伍若蘭(1903 - 1929),湖南耒陽城郊九眼塘人。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192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1925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共產主義青年團耒陽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縣農會婦女部部長。 1928年3月參加紅軍。先后擔任過耒陽縣婦聯主席、紅四軍政治部宣傳員、前委工農運動委員婦運科長等職。朱德的第四任妻子。 人物生平 她從少年時代起就同情貧苦大眾,嫉惡如仇,反對封建迷信,提倡婦女解放,帶頭剪發放足。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后,她積極投入抗議日本帝國主義暴行的斗爭,帶領青年婦女查抄仇貨,以實際行動聲援上海人民的反日斗爭。1925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初,當選為社會主義青年團來陽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兼任婦女部部長,積極投身于農民運動,宣講革命道理。她編的“如今世道大不公,富的富來窮的窮,富人高樓飲美酒,窮人赤膊喝北風”的歌曲,富有鼓動性,在全縣流傳很廣。 長沙馬日事變后,遭到耒陽反動當局的懸賞通緝,她不懼風險,堅持地下斗爭,幾次危急關頭,都在親友和群眾的掩護下脫險。1928年2月19日耒陽縣蘇維埃政府成立,當選為婦女界聯合會主席。她潑辣的工作作風,出色的組織能力,廣博的知識,深受朱德的贊賞和喜愛,經縣委同志介紹,同朱德結為夫妻,并隨紅軍上了井岡山。參加紅軍后,她不僅細心照顧朱德的日常生活,而且積極地協助丈夫做紅軍政治工作。調到軍部政治部任宣傳隊長后,不辭辛勞,帶著宣傳隊深入到寧岡新城的塘南村開展分田運動。塘南村封建勢力根深蒂固,反動氣焰囂張,她緊緊依靠貧苦農民,很快打開了工作局面,懲處了村里作惡多端的大土豪劣紳,受到湘贛邊區工農兵政府的通報表揚。她認真鉆研軍事技術,常請朱德教她射擊、投彈、刺殺等。她刻苦學習,軍事技術掌握很快,能雙手打槍,百發百中。她率領戰士參加保衛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紅四軍向贛南進軍途中,同戰士一道行軍打仗,鼓舞了全軍將士。1929年2月1日,部隊途經江西尋鄔縣吉潭,遭國民黨軍劉士毅的一個團包圍。朱德率警衛排同敵人展開了激戰。她為保護朱德和毛澤東等軍部首長的安全,率一部分戰士從敵人側翼進行突擊,將火力引向自己。朱德和毛澤東等軍部領導脫離了危險,而她卻陷入敵軍重圍之中,因彈盡負傷被俘,押往贛州。敵人誘其同朱德脫離關系,自首投降,她威武不屈,怒斥敵人:“要我同朱德脫離,除非贛江水倒流!”錚錚話語,氣壯山河,驚得敵人目瞪口呆。1929年2月8日,年僅26歲的一代女英豪,被慘殺于贛州。更令人發指的是,敵人還將她的頭顱押送湖南長沙城示眾。 她犧牲后,朱德深感悲痛,并長久地懷念她,曾向美國作家史沫特萊深情地介紹說:“她是一個堅韌不拔的農民組織者,是一個又會搞宣傳,又會打仗,能文能武,智勇雙全的難得女子。 伍若蘭,生在教師家庭,在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師范讀書時,就接受了馬列主義,并于畢業的1926年秋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接著受組織的指示,到耒陽地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美國作家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一書中記述道:“她在農民里無人不知,是不怕死的農民組織者?!?/p> 伍若蘭工作大膽又耐心,有條又有理,能說會寫,講起話來聲音很宏亮,行書字寫得很流利,朱德夸她還是個“作家”。這是三師同學和戰友段子英對伍若蘭的回憶。1928年2月,由當時的耒陽縣委書記劉泰、鄧宗海介紹,朱德與伍若蘭結了婚。朱德詼諧地說:你是個辣不怕(指湖南人),我是不怕辣(指四川人),咱們倆人辣到一塊了。兩人結合后,共同投入了火辣辣的革命斗爭。 井岡山的斗爭如火如荼。伍若蘭上山后,在紅軍里不光是一位優秀的宣傳員,而且有“雙槍女將”的美名。古代的女將射箭可百步穿楊,而革命的巾幗伍若蘭,左右手打槍能百步穿孔。她說過,我準備在戰斗中右手被打傷,左手能照樣殺敵,這就是我苦練左右手射擊的原因。新七溪嶺戰斗中有她的成績,黃洋界保衛戰中有她洪亮的殺聲。她身為軍部的宣傳干部,又是軍長的妻子,對革命工作,凡事都帶頭干,為人處事十分謙虛,從不居功自傲,更不擺任何架子。她行軍有馬不騎,總是把馬讓給病號和體弱的同志,自己穿著草鞋同戰士一道步行。深入群眾談心,了解情況,做細致的思想工作。她懷的第一個胎兒,就是在1929年1月四軍下山的行軍途中流產的。 林海怒吼,風雪嚴寒,到處是銀裝素裹。在密林深處的尋烏縣項山圳下村,是紅四軍主力在吉潭戰斗后轉移休整的臨時駐地。1929年2月2日,天還未亮,敵軍乘我軍人困馬乏之機,突然包圍了駐地,軍部在其中。形勢非常急,各部隊立即投入了戰斗。陳毅同志在轉移時被敵人抓住,他用拳頭打倒兩個敵兵,擺脫了危險。這時伍若蘭十分著急,她急中生智,為了軍部和首長的安全,自己帶領警衛排首先突圍,把敵軍引向自己。天亮了,紅四軍沖出包圍圈,而伍若蘭寡不敵眾,受傷被捕。敵人把她押解到贛州,劉士毅還電告蔣介石邀功請賞,并想從她的口中得到紅軍的機密。敵人問:“朱德、毛澤東在哪里?”伍答:“在紅軍里,在人民心里!”又問:“你為什么當土匪?”伍怒斥道:“真正的土匪是你們!我是共產黨,是革命者,要消滅你們這伙反動派!”敵人用繩子吊她,用杠子壓,灌辣椒水等種種酷刑,都未能動搖伍若蘭的革命信念。她說:“革命一定會成功,你們一定要滅亡!”“要想從我嘴里得到你們所需要的東西,除非日從西方出,贛江水倒流!”年僅26歲的伍若蘭同志,于1929年2月12日被敵人殺害于贛州市的衛府里。兇惡的敵人還把伍若蘭同志的首級,掛在贛州城門示眾。 萬古流芳 全國勝利了。1962年3月4日,朱德委員長重上井岡山。他臨下山時,什么也不要,只帶走一盆井岡蘭,是井岡蘭!這是一盆永不凋謝的井岡靈蘭!她香飄萬里,長青萬年! 1927年5月“馬日事變”后,伍若蘭被縣政府當局懸賞通緝。但她堅持在當地斗爭,化裝為村婦,四鄉聯絡同志。9月,鄧宗海被湖南省委派回耒陽,她與鄧宗海等重建了中共耒陽縣委。 1928年2月16日,伍若蘭、鄧宗海等率領耒陽農軍,配合朱德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攻克耒陽縣城,建立耒陽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伍若蘭任婦女部長兼女子聯合會主席。2月底,經劉泰等介紹,與朱德結婚。 4月初,伍若蘭隨部隊轉移上井岡山,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政治宣傳隊長。伍若蘭到部隊后,同普通戰士一樣參加軍事練習,能熟練地用雙手打槍,被譽為“雙槍女將”。6月,她隨部隊參加了七溪嶺戰斗,抗擊湘贛兩省“會剿”井岡山的敵人。戰斗中,敵軍用七八挺機槍作掩護,占領了笠月亭下面的風車口,嚴重地威脅紅軍軍部指揮所的安全。在這緊急關頭,伍若蘭手持雙槍,躍出戰壕,帶領戰士反沖鋒,奪回了風車口。 1929年1月14日,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向贛南轉移。2月1日,部隊在江西尋鄔吉潭同尾追的敵人激戰后,轉移到圳下休整。次日黎明,軍部突被劉士毅部包圍。這時朱德正在指揮紅軍與劉士毅部激戰。伍為了掩護朱德和軍部脫險,率領一部分紅軍戰士從另一個方向襲擊敵人,把敵人引向自己。朱德和軍部脫險了,但她卻負傷被俘。 英勇就義 1929年1月2日凌晨,敵人偷襲井岡山紅軍根據部所在地,伍若蘭從睡夢中驚醒,她沖出屋子,手持雙槍,左右開弓向敵人射擊,和警衛一連的戰士一道,拼死掩護領導同志。天亮后,朱德、毛澤東、陳毅等領導同志沖出了包圍圈,安全脫險,伍若蘭卻身負重傷,伍若蘭被俘后,被解押到贛州,經嚴刑折磨,威武不屈。蔣介石親自下令砍頭示眾,敵人于1929年2月12日將她殺害,并將她的人頭懸掛在贛州城門上。 相關著作 《耒陽兒女上井岡》作者系湖南青年作家朱文科,全書38萬余字,最初以《血色幽蘭》之名在報刊及文學網站連載部分內容,2013年7月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該書是國內首部反映從湘南起義到井岡山會師、突出巾幗英雄伍若蘭等耒陽兒女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全書再現了1928年春朱德坐鎮耒陽指揮湘南起義,率領近萬農軍上井岡山會師創建紅四軍、轉戰贛南,開辟中央蘇區的光輝歷史。作者以全新的角度展示波瀾壯闊的場面,用紀實文學的手法,成功塑造了以伍若蘭、段子英為代表的一批耒陽兒女英勇斗爭的感人藝術形象,歌頌了共產黨人對事業和愛情忠貞不渝、勇于犧牲、視死如歸的高貴品質。該書以大量篇幅反映了朱德、伍若蘭的生死戀情,穿插了貴州省唯一的開國上將楊至成與耒陽姑娘伍道清、著名紅軍將領王展程與段子英的愛情故事,揭秘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同時,熱情謳歌了伍若蘭、鄧宗海、劉泰、曾木齋、譚冠三、王紫峰、鄭效峰、劉顯宜、資鳳、謝維俊、徐鶴、鄺鄘、周魴、蔣嘯青、伍中豪、李天柱、劉鐵超等一批耒陽兒女的英雄事跡,是一幅耒陽英雄兒女的群雕圖,對宣傳、推介湘南起義,提高革命老區耒陽的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朱文科的中篇紀實文學《血色驕蘭》,以朱德與“雙槍女俠”伍若蘭的戰地戀情為主線,揭秘一段鮮為人知的紅色愛情故事,再現了朱德坐鎮耒陽指揮湘南起義、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創建紅四軍、轉移贛南開辟中央蘇區的光輝歷史。這是目前國內唯一一部描寫朱德、伍若蘭的紅色之戀的中長篇文學作品,因而具有著獨特的魅力和價值。最初在《耒陽日報》連載,《文史博覽》雜志選摘,各大網站轉載。2010年7月中旬,湖南電視臺金鷹紀實頻道以《血色驕蘭》為素材,分為上下兩集播出,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鄭佳明主講,朱文科接受電視臺記者專訪,引起強烈反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