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小傳 /
徐玲玲,1970年出生,重慶市涪陵區稅務局職工,全國孝老愛親模范。
23年,8400個日日夜夜——徐玲玲用普通人生命長度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堅持無微不至地照料中風癱瘓、心血管疾病頻發的養父和年老體弱、罹患阿爾茨海默癥的養母。讓兩位老人的晚年生活舒心愉快,是徐玲玲家庭的共同愿望,也是代代傳承的孝老愛親良好家風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耿興敏
11月5日,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座談會和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重慶市涪陵區稅務局職工徐玲玲當選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在此之前,徐玲玲先后榮獲“全國愛老敬老助老模范”“全國文明家庭”“重慶市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2020年12月,她被中央文明辦評為“中國好人”。
今年51歲的徐玲玲,生命中近一半的時間都在照顧癱瘓在床的養父與年事已高的養母中度過,醫院也已經成為徐玲玲的“第二個家”。
徐玲玲悉心的照料換來了養父生命的“奇跡”:重度癱瘓23年的養父,在91歲高齡依然擁有良好的體征和精氣神!她父親的主治醫生由衷地說:“徐玲玲的父親是我見過年齡最大、體征最優、精氣神最好的臥床病人?!薄叭绻嬉f有什么特效藥,那一定是‘他有一個好女兒’!”
這個評價不僅是對徐玲玲照料父親病體的嘉獎,更是對23年來父女共同面對困難并共同成長最大的認可。
孝女:23年悉心照料重病父母
“父母身體健康,就是我最大的滿足;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泵慨敱秽従觽兛滟?,她總愛這樣說。
話雖容易,但誰都知道,1970年出生的徐玲玲能夠23年一直悉心照料養父是多么不容易。23年,8400個日日夜夜——徐玲玲用普通人生命長度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堅持無微不至地照料中風癱瘓、心血管疾病頻發的養父和年老體弱、罹患阿爾茨海默癥的養母。
沒有血緣,但卻是最親的人。1971年,一歲的徐玲玲來到養父母家中,組成了一個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從來到這個家庭的第一天起她就被養父母捧在手心疼愛、呵護。然而生活節奏在1998年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打破:徐玲玲的養父因中風癱瘓。
“得到父親中風消息時,當時我感到六神無主?!蓖蝗唤拥较?從小被養父母呵護長大、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徐玲玲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她含著淚焦急地趕上了回藺市的最后一班船。從藺市碼頭到醫院很近,但徐玲玲因悲傷過度雙腿抖動,居然難以挪動腳步。輾轉兩個多小時趕到醫院時,見到的是已經昏迷在病床上的養父。
“除了生死,一切都不是事!”看著躺在病床上的養父和年邁體弱的養母,徐玲玲意識到她沒有時間悲傷,她必須振作起來。
為了讓父親重新站起來,徐玲玲四處打聽好醫生,一年多時間里,她與丈夫每個周末都帶著養父在豐都、南川等地輾轉求醫。
為更好地照顧養父,她自學了很多護理知識,推拿按摩、清洗理療、理發修甲……她幾乎放棄所有休息時間,與體弱多病的母親一起扛下照顧父親的重任。只要對父親好,無論多難多累,她都努力去學、仔細去做。
寒冬,父親大小便頻繁失禁,她洗了又換,換了又洗,多少次父親心血管疾病突發送醫,她掛號送檢、忙前忙后,一奔波就是一宿,好不容易坐下來,布滿血絲的眼睛還不忘盯著晨光下的點滴瓶……
感恩:讓父親有尊嚴地活著
心疼她的丈夫周維曾經問妻子,長期這樣覺得苦不苦?
徐玲玲笑著聊起童年,樸實地說:“小的時候父母養我,現在我照顧他們,是應該的,并沒有覺得多苦多累,安頓好他們,我才能安心地工作和快樂地生活?!?br/> 曾經意氣風發的父親,現在卻只有左手能動。盡管四處求醫,父親也沒能重新站起來,這讓一向堅強的父親感到灰心。
有一次,徐玲玲給父親買了新衣服,父親卻說:“我已經是活不了幾天的人了,沒必要再買新衣服咯?!?br/> “父親需要有尊嚴地活著!”那一刻,徐玲玲才驚覺,對父親的日常照料很重要,但提高父親的生活質量,幫助父親找回生活的信心更是重中之重。
讓原本是知識分子的父親每天都保持干干凈凈、清清爽爽,連父親的坐便器也沒有一絲異味。
父親的雙手雙腳有灰指甲,因為癱瘓手腳也已變形,指甲長進肉里,她給父親剪指甲,一點一點磨。
徐玲玲鼓勵父親自力更生,耐心地教他用一只手疊被、刷牙、吃飯、寫字、如廁。
父親喜歡看新聞,了解國家大事,徐玲玲就教會父親使用遙控器;父親盡管不能出門,但思維清晰,徐玲玲手把手地教會父親使用電腦,還細心地給他設置了左手鍵。
讓徐玲玲自豪的是,手機、電視、電腦,通過這些工具父親可以獨立上網看視頻、聽音樂、讀新聞、查藥方。真正實現足不出戶便可瀏覽天下事,老年生活有質有量,有滋有味。
徐玲玲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她會定期給父親設置一個小目標,比如學會按遙控器,學會打電話,讓父親的生活里總是充滿了微小卻美好的愿景:“生活變得有趣,這樣他才會對生活有所期待,他需要的不僅是照顧,還有從身體到心理上的幫助?!?br/> 2011年,徐玲玲母親患青光眼和白內障,雙目失明。那時她初到新崗位,需要學習很多新業務,又恰逢單位要求復習考證。
不容多想,她囑咐丈夫照顧好父親,收拾好衣物、背上書本就和母親一起住進了醫院,這一住就是半個多月。此后,徐玲玲的母親還經歷了左股骨粗隆骨折、腰椎粉碎性骨折、腦供血不足并發癥、腰部帶狀皰疹等十余次住院治療。
期間,她白天在單位處理工作,中午和晚上趕到醫院照顧母親,夜深人靜時,還要在醫院走廊昏暗的燈光下復習備考。
最近幾年,徐玲玲母親又患上阿爾茨海默癥?!拔蚁裾疹櫺『⒁粯诱疹櫵?,就像小時候她照顧我一樣?!?br/> 徐玲玲為延緩母親記憶力的衰退速度,會讓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把微波爐、電飯煲等的詳細使用步驟寫在紙條上,貼在按鈕旁,讓母親每天去嘗試蒸飯和熱飯。在安頓好父親之后,她還帶著母親參加夕陽紅旅游團,到周邊區縣、韶山、新疆、香港、澳門等地方去游覽,讓老人在山水間開闊眼界。
自強:這身稅務藍穿上就是一輩子
樂觀心態,讓徐玲玲在“失控”的生活中始終保持豐富多彩的自我。
“不能因為照顧老人就無限制榨干自己的生命養料,這樣容易因為委屈感而抑郁,或者不堪重負自己先倒下?!?br/> 在如何解開照顧老人和自我價值之間的這個方程式之間,她找到了最優解。
照顧家人是應當,履職盡責更是擔當。在父親癱瘓、母親骨折、孩子年幼的日子里,她寧可自己忙成陀螺,也不愿耽誤一天工作,她2次獲評全區稅收征管能手、1次獲評全區納稅服務能手。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在單位樹立了先進榜樣。
她硬是在照顧老人間隙先后考取了會計從業資格證、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稅務師執業資格等證書。她始終記著父親當初教導她的話:“這身稅務藍,穿上就是一輩子?!?br/> 在許多個父母和孩子入睡后的夜晚,一盞臺燈、一抹側影、一縷月光,見證著徐玲玲充實的時光?,F在的徐玲玲,是重慶市書法協會的會員,是單位樂隊的鍵盤手,同時還學了游泳,古箏和古典舞。
她說:“盡管生活里一地雞毛,但著急和崩潰都無濟于事,想辦法把雞毛扎起來、理順他,雞毛也有了價值?!?br/> 孝老愛親,良好家風代代傳承。好家風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力量。
潛移默化中,她的兒子從小就搶著幫媽媽做事,小心翼翼地替外婆修剪指甲,給外公翻身擦背防止褥瘡,不怕臭不怕臟清洗痰盂和坐便器。
兒媳進了家門以后,這位本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不熟悉家務活的“90后”小姑娘,也和丈夫一起照顧另外兩位“90后”,學會了做老人愛吃的飯菜,給老人洗澡按摩,喜歡聽外公講以前的稅收故事。
讓兩位老人的晚年生活舒心愉快,是他們一家共同的愿望,也是美德代代傳承的精神內核。
|